《刀锋》读后感

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拉里在参加战争亲眼目睹了自己的战友死在了自己的眼前之后,放弃触手可及的工作,开始游荡,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这个过程中与之相关的人的事迹的故事。

首先毫无疑问的是,书中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而活,但他们的追求不同。由此造成的摩擦是本书的主要看点。

人到底应该追求物质的满足还是精神的充盈?这似乎并无孰是孰非之分,也并非随意一选就能做出的抉择,可能需要花费自己的大半辈子来寻找答案。我们的主人公拉里,如果没有见识过好友的惨状,能安然回到国内,可能就不会触发自己心中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也如同他人期待的那般过一个有固定工作的安稳生活。

剃刀边缘无比锋利,欲通过者无不艰辛,是故智者常言,救赎之道难行。要过上心中理想的生活并不是一件易事。尽管每个人不可避免地被自己的环境影响、阻挠,被塑造成了一个或内向、或贪图名利的人或是其它各式性格的人,可这在时间锋利的刀锋下,每个人都终将被雕刻成自己内心最深处所认为的模样。

伊莎贝尔最终过上了自己所期待的富足的生活,拉里也悟道,得到了精神世界的满足,艾略特也几乎成踏入了贵族阶层,苏珊不对生活感到绝望,也有了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局;可与之相对的是可怜的索菲,由于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最后惨死于他人之手。当然此处并不是嘲讽她,换做任何人和她有相同的境遇,都未必会比她更加乐观。读完整本书,我总是感觉,书中的每个人似乎都对自己能过什么样的生活已经有所预料。尽管意外重重,生活有时候却会因为自己的心境而改变轨道。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自证预言”,说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最后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道理看上去有点荒谬,但包括马斯克在内的无数大佬都证实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如果你从心底就认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么即使一时堕落,也会很快调整过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自己的每份经历、每个体验,都会引导自己成为自己最终想成为的人。

我十分羡慕拉里,可以不被世俗的眼光所裹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就自得其乐,过自己理想的生活。然而大部分人都身兼责任,无法做到像他那般洒脱。但他那为了追求理想不顾一切的精神,却能很大程度上给我一些鼓舞。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最后更新于 Nov 17, 2024 15:19 +0800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